小满作为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,也是夏季第2个节气,人们对这个节气的关注度颇高,毕竟这一天的天气情况,和小满能否丰收有关。每年5月20-22日,太阳移动到黄精60°时,就迎来了小满节气,今年小满是5月21日。这一天的到来,也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起来,且雨水也会变多,炎热的夏季没多远了。
小满这个名字源于“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”,此时小麦、大麦等作物已经长满籽粒,但籽粒还没有完全成熟,因此有“小满”之说。
1、祭蚕
在古人看来,小满这天是“蚕神”的诞辰,因此在江浙地区演化出了“祈蚕节”。而在我国古代也一直讲究着“男耕女织”的文化特点,北方女人以织棉花为主,南方则是养蚕,养到一定程度就会结茧,再进行抽丝即可。
古代一直将蚕视为一种“天物”,而南方农村养蚕业一直很兴旺,不过古代蚕可是不太好养,它对环境、气候都很在意,且桑叶的细嫩程度、冷干、湿熟等都会影响其生长。为了祈求有一个好收成,因此古人会在4月时举行祭拜仪式,以祈求天物。
当然,等蚕茧抽丝后,农民还会将其背到城里,卖给商贩,以赚上一笔零用钱。
2、祭车神
这一习俗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小满习俗,部分地区一直保留这一习俗。而“车神”就是白龙,每年到了小满时,这个白龙就会变身成水车,百姓们就会将准备好的祀品如鱼肉、猪头等放在上面,希望能保佑自家的农田不缺水。
而在祭拜时,最特别的环节就是在这些祭品中准备好一杯白水,再将其洒入田间,期待接下来能风调雨顺,希望庄稼能够丰收,这也表达了古人对水利灌溉的重视程度。
除了祭祀“水车”外,还有祭祀牛车、丝车,以期待在小满时节“3车”的神灵能够带来好的天气,这样夏收作物也能有好收成。
3、吃苦菜
作为最先食用的野菜之一,苦苦菜在全国各地都有生长的足迹,尽管不同地方的称呼上有所差异,长相有所不同,但药用功效是相同的。
苦菜的叶片比较大,茎秆清脆,苦中带甜,吃起来比较爽口美味,清凉香嫩,且营养成分比较多,其中的维生素、糖类、胆碱、核黄素等很多,古人还用其进行醒酒。
在小满节气时,大家就会吃上苦菜,用上各种烹饪方式,如腌制食用、凉拌品尝等。
4、看麦梢黄
在关中一带,每年小麦即将成熟时,女儿、女婿就会回到娘家,询问夏收的情况,此时女儿可不能空着手前往,需要带上一些礼品,如黄瓜、黄杏等。等农忙结束后,母亲也会来到女儿家里,询问女儿家的情况,而小满后麦子就会临近成熟,因此小满这天女儿都会去娘家慰问。
5、抢水
庄稼的生长中离不开水,而小满节气前后,因气温升高,水分损耗大,且迎来了作物生长关键期,灌溉就显得十分重要。古代人们则会用上水车进行排灌,缓解当地的旱情。
“抢水”的仪式,一般是年老者操办,在小满黎明时,点燃火把,放在水车之上,众人击器附和,并启动水车,将河水引入农田里。
当然,在小满时节也有很多俗语,它们可帮助农民掌握接下来的夏收情况。
1、“小满不满,麦有一险”
这里的“不满”其实说的是不降雨,而“险”所说的是冰雹等强对流天气。这样整体来说就好理解了,如果小满节气当天不降雨或降雨比较少,那小麦在快成熟时可能会碰上冰雹、狂风等,到时候小麦就会大面积倒伏,麦穗也可能被打伤。
当然,这句俗语针对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,小满不降雨可能会迎来高温天气,到时候小麦很容易就会有干热风现象,小麦籽粒很难饱满,其品质和产量变差。
2、“小满宜雨不宜晴”
从字面上理解不难,小满节气适合下雨,不适合晴天。其实它指的是南方地区,此时水稻已开始了生长,对水分的要求比较大,只有充足的雨水才能让水稻更好的发育。
然而,在北方地区就不同了,此时小麦即将成熟,最怕就是出现降雨天气,一旦有雨水降落,那麦粒水分偏重,赤霉病严重,品质变差,产量不高。因此北方有“小满无雨天干旱,家家户户吃饱饭”这一说法。
如今湖北、安徽等地受雨水、冰雹的侵袭,小麦品质不太好,水分高、赤霉高,粮贩子压价0.6-0.7元,这样的价格农民根本就赚不到钱。可见即便是当今时代,农业依旧没有摆脱“看天吃饭”的困扰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39907554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